Intel 最新 i5-13600K 中阶处理器评测报告!Geekbench 分数直逼 i9-12900K,是时候升级了

这次 Intel 第 13 代中阶首选的 i5-13600K 处理器,不仅时脉设定方面几乎都跟 i9-12900K 旗舰处理器一样,核心数和执行绪也都比上一代增加,规格方面可说相当不错,不过实际效能是否真的有显着提升、中高阶处理器用户是不是真的值得升级?还是要实测才知道,而这篇就为各位带来 i5-13600K 的效能实测报告。

Raptor Lake 与 i5-13600K 规格概述

跟过去一样,这次 Intel 首波发表的第 13  代 Raptor Lake 共有三个型号,而且都是可超频的 K 系列,分别为「i9-13900K / KF」、「i7-13700K / KF」、「i5-13600K / KF」,而 K 与 KF 的差别在前者有内显(Intel UHD Graphics 770),後者没有,其他规格一样,因此 K …

正港台湾组装制造,猛爆规格顶到肺,喜杰狮 CJSCOPE UNICORN 15Y 顶级创作者笔电开箱介绍

为大家介绍来自台湾客制化笔电厂商喜杰狮的最新力作 CJSCOPE UNICORN 15Y 顶级创作者笔电开箱,我有些学设计的朋友,在我看来或多或少都有些偏执狂的特性,这也显现在他们生活上的哲学。尤其谈到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工具 – 电脑上面。这些朋友最简单暴力的电脑买法就是苹果出什麽买到顶就是。当然还是有些朋友不喜欢或者用不习惯Mac系统的人,在比对一轮Windows系大厂的产品後,应该或多或少都会感觉一点失望,少这个或者差一两个规格,让你花钱买东西总是有点缺憾。这是因为很多笔电最终上市前会受限於成本等等的考量,大概在研发初期选料制定规格本来是有的,後来又受限成本而拿掉,这拿掉的装置或者规格,搞不好就是你心里想拥有的。

写在前面

於2007年创立的笔电代工大厂的喜杰狮,是一家少数真正本土笔电品牌,於台湾生产制造的厂商。由於累积了相当丰富的笔电代工实力,也看到了这些数不清的消费者遍寻不着心爱的笔电规格,因而找到了生意的蓝海,就是客制化笔电的服务。这像是高级车品牌额外都有的客制化服务,消费者可以依照口袋深度与需求来打造一台不是me too的车,而且喜杰狮也是一台就可以客制化,不需要什麽MOQ(最小订购数量)。这个客制化服务对其他大厂而言,还真是难以做到B2C的服务,也因此这服务能满足这些设计师们吹毛求疵的需求,绝对是走过这村没这店。

今天要开箱的是喜杰狮最新的 UNICORN 独角兽 15Y 系列,提供 Intel 与 AMD 两种CPU,强调超越桌机的顶级性能,另外还有一个针对学生、教师的 Lite 15P 系列,规格也不弱,但价格更实惠。

UNICORN 独角兽 15Y 系列,是针对影像工作者、绘图、设计师、工程师等客群所打造的创作者笔电。今天开箱的型号是 15Y,采用 Intel Core i9-12900H 的CPU,独立显卡更是最强的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6GB 165W满血效能输出版,等等会介绍为什麽称为满血效能输出。

而在CJSCOPE产品官网下,您还可以针对客制化雷雕LOGO,散热膏、显示器、作业系统、记忆体、SSD等等的项目,甚至还可以自己给图,客制上盖图喷、雷雕以及包膜等服务,真正做到深度客制化服务,并非只有换个颜色这麽简单:

喜杰狮 UNICORN 15Y

Snapdragon 8+ Gen 1 已被国外实测,完胜 Snapdragon 8 Gen 1

稍早 Snapdragon 8+ Gen 1 与 Snapdragon 7 Gen 1 发表会中,高通表示 Snapdragon 8+ Gen 1 的功耗效率比 Snapdragon 8 Gen 1 高 30%,速度也提升 10%,很多人一定非常好奇这颗实测究竟如何?是不是真的差距有这麽大?多间外媒与 YouTuber 也於会後发表 Snapdragon 8+ Gen 1 实测报告,果然就如高通所说,看来 Snapdragon 8 Gen 1 手机难卖了阿!

图片来源:Dave2D

Snapdragon 8+ Gen 1

NVIDIA最新主流游戏显卡,INNO3D GeForce RTX 3050 TWIN X2 OC开箱测试

在高阶显示卡成为空气卡的畸形市场现象的这两三年,很多真正想玩游戏但预算没有很高的玩家也面临到无卡可买的状况,当然全球性的缺料导致生产,供应不正常,但虚拟货币挖矿应该还是一卡难求的最大原因。上一代的主流游戏显卡应该算是1660与1650系列,不过由於其挖矿的算力也算可以,因此市场上连中古品都奇货可居,也让这个NVIDIA主流显卡的位置一直空缺。而今天发表的GeForce RTX 3050,可说完全就是为了满足这一个广大主流显卡市场需求的产品。

这张RTX 3050的效能与定位非常明确,本体PCB体积小因此可规划成双槽的效能超频版本,像是今天的主角INNO3D的RTX 3050 TWIN X2 OC,未来应该也会看到免外接电源的Low-profile版本。

比上一代 GTX1650 更棒的效能表现

INNO3D 的 RTX 3050 是整个 30 系列显卡最主流的一款,而核心则是与老大哥们相同的第二代 RTX Ampere 架构,采用第三代 Tensor 核心,核心代号 GA106-150-A1,具有20个CU,共2560个CUDA核心,采用GDDR6 VRAM,VRAM大小为8GB容量。单8PIN电源,TGP要求约为130W,具备光线追踪的先进人工智慧功能,采用同样核心的3050也因此具备DLSS以及Ray tracing技术。我想许多玩家应该已经对RTX技术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多加叙述。

去年 NVIDIA 先在笔电上提供了 Mobile 版本的 RTX 3050,也因为它的效能与它的价位非常符合多数预算型玩家的需求,让新一代的笔电也具备不是堪用的游戏效能而是有机会在笔电上体验光追等新技术,所以大家也就对於桌上型显卡的版本更为期待。

这边也帮各位简单比较一下 RTX 3050 与GTX 1650的一些差异处,核心时脉速度没有差多少,但采用8mm制程工艺的3050可以塞进更多电晶体,也让CUDA核心数目比GTX 1650几乎快多一倍,搭载新的光追与DLSS也更强过GTX …